当前位置:首页>政策解读

《北海市海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十三五”期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区各级各部门围绕海城区发展大局,拼搏努力,密切协作,各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开展,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我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0 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93%,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境,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总体偏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科普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基层科普基础薄弱;科普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为贯彻落实全区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参照《广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北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落实自治区有关科技战略规划,特制定《北海市海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二、编制过程
区政府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由海城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起草初稿,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标自治区、北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广泛听取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做到了“广开言路、广纳良策”,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2022年  月  日,现正式印发实施。
三、主要内容
《北海市海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主要框架为四个部分:一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二是开展提升行动;三是实施重点工程;四是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以社会化协同为基础、以智慧化传播为手段、以规范化建设为支撑、以区域化交流为补充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面向基层、服务民生,完善机制、继承创新,精准发力、跨越发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构建科学素质建设发展新格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幸福新海城贡献力量。基本原则:一是突出科学精神引领。二是坚持协同推进。三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四是扩大开放合作。五是体现民族特色。发展目标:一是2025 年目标。海城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适应创新型海城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基本建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各街道、各类人群科学素质差距明显缩小,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崇尚创新、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二是2035 年远景目标。海城区各街道、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科普参与全区治理的能力显著提高,创新生态建设实现新发展,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为建设高品质宜居滨海城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部分是开展提升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更好地服务海城区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开展5 项提升行动。一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二是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三是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四是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五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第三部分是实施重点工程。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实施6项重点工程。一是科学教育和培训工程;二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三是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四是应急科普能力提升工程;五是科普队伍建设工程;六是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第四部分是组织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优化工作机制;三是强化条件保障。